业内人士指出,中国近期上调汽柴油价格不足以提升通胀率,这意味着随着利润率的上升,中国炼厂将开足马力运营。中国采购原油的速度不会降下来,同时柴油和汽油出口将继续流入这一亚洲市场。
综合媒体4月15日消息,中国周三(14日)上调汽油和柴油零售价格4-4.5%,航空燃料油价格上调约10%。
一些分析师表示,在周四(15日)公布重要经济指标前上调油价显示,在2010年紧缩银行放贷之后,通胀可控。2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上涨2.7%,而2009年同期则下滑1.6%。
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周二(13日)晚些时候表示,此次成品油价上调会对价格总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,预计将直接影响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环比上升约0.07个百分点。
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称,此次涨价幅度很小,不至于对成品油消费或通胀产生明显的影响。民众不会因为这次的调价而改变行车习惯。在任何一个进行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国家,油品需求增速都将是强劲的。韩国以前就是这样,中国也不会例外。
分析师称,迄今中国汽油需求对价格变化并不很敏感,柴油消费受到的影响更明显。
柴油是中国主要运输燃料,但汽油的利用正在上升,尽管广泛利用的93号汽油价格在过去五年间已劲扬近70%。
此次柴油和汽油价格涨幅为每吨320元,符合市场预估区间。
这将提升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利润率。目前接近84美元的油价已令其炼油部门利润受压。
中石化之前预计,随着原油价格上涨,2010年第一季利润将较2009年第二季的每桶超过9美元降至4美元以下。
调查显示,中国大型炼厂4月原油加工量预计将创下纪录新高,或较3月水准高出11%,因炼厂结束关闭状态以满足国内燃料销售改善局面。
炼厂高速运转的一个关键原因是,自2009年初起,当全球原油价格涨跌超过4%时,中国开始根据全球油价22日移动平均水平来调整零售燃油价格。2009年原油涨跌幅有八次超过4%,使炼厂获得了有保证的利润。
最新的燃油提价加强了这样的看法,即中国已基本放弃过去大幅补贴运输燃料的政策,这种举动通常会引起供应短缺。
招商证券的石油分析师裘孝锋称,油企只有在炼油亏损很高的情况下,才会开始逐渐减产。
中国汽油产出在2010年1-2月同比增加11.6%,达到1190万吨,柴油产出飙升24.9%,达到2,440万吨。
中国国有石油企业已成功保持原油加工的高运转率,部分是通过将过剩的燃油----尤其是柴油销往海外市场,因国内市场未能全部吸收这些燃油生产。
中国2010年1-2月柴油出口比2009年同期增加1.5倍有余,但石脑油出口同比下降了逾40%,进口跳增大约2.5倍,因化工原料的需求增速超过了燃油。
国信证券一名分析师称,鉴于石脑油等产品的下游需求升温,炼厂不太可能削减运转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