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《财经》年会,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、百岁老人科斯在会上发表视频致辞,现将其发言整理成稿再次刊发,以飨读者。
他说我有重要的话要对中国说,“如今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,即缺乏思想市场,这是中国经济诸多弊端和险象丛生的根源。”
以下为致辞实录:
我很高兴能够参加2012《财经》年会,尽管暮年之躯使我无法躬逢其会。两周后(12月29日),我将年满101岁了。在我这个年纪,生命已然吃力。若不是我有重要的话想对你们说,我就不会接受《财经》的盛情邀请,借今日之际发言。
过去三十年来,中国发生的令人瞩目的市场转型,是出乎人们意料的。这并不是否认或贬低中国政府及其领导人,特别是邓小平所发挥的关键作用。然而是我们称之为“边缘性的变革”,将私人企业家和市场的力量带回了中国。
饥荒中的农民发明了承包制,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工业化,个体户打开了城市私营经济之门,经济特区吸纳外国直接投资,开启劳动力市场。与国有企业相比,所有这些都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边缘力量。
在改革之初,私有化是被禁止的,放开价格也不允许,妥协的结果是价格双轨制,而且,而社会制度,对中国新兴的私人企业家保护也不充分。但是,中国坚持社会主义也为中国的改革创造了意想不到的有利条件。
因为市场经济并不是中国改革最初的目标,那些决心使中国富强的领导人,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依靠。别无他法,中国只能走试验之路。这样的心态,再加上真理标准的大讨论,使中国领导人胸襟开放,渴望尝试新事物,并怀疑任何事先设定的蓝图。
如果我们还记得,中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,是如何亦步亦趋地模仿苏联,我们就更加容易理解,这种开放的心态及其对政策的直接影响。当中国苦苦追寻富强之路时,它逐渐摆脱了激进的意识形态,回归到实用主义。
在艰难的过程中,中国依靠的是自己的文化资源------实事求是。尽管邓小平把它称为“马克思主义的精髓”,“实事求是”是传统中国的文化大义。正如我们所知,中国有悠久的商业与贸易的历史,家族企业和集市长期存在。正如我从马可波罗了解到的,中国使用纸币远远早于西方。在其市场转型期间,中国自然地从传统中找到了许多相关的理念和制度。随着对市场经济的追求,中国反身求己,回归到自己的文化根源,这个发展令人瞩目。
回顾中国过去三十多年,所取得的成绩令人惊叹不已,往前看,未来光明无量。但是,如今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,即缺乏思想市场,这是中国经济诸多弊端和险象丛生的根源。
开放、自由的思想市场,不能阻止错误思想或邪恶观念的产生,但历史已经表明,就这一方面,压抑思想市场会遭至更坏的结果。一个运作良好的思想市场,培育宽容,这是一副有效的对偏见和自负的解毒剂。
在一个开放的社会,错误的思想很少能侵蚀社会的根基,威胁社会稳定。思想市场的发展,将使中国经济的发展以知识为动力,更具可持续性。而更重要的是,通过与多样性的现代世界相互作用和融合,这能使中国复兴和改造其丰富的文化传统。假以时日,中国将成为商品生产和思想创造的全球中心。你们中的一些人,或许将有机会看到这一天的到来。
来源:财经网